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内容详细

“一带一路”战略下 我国环保产业的机遇及挑战

2016-10-12 15:57:44  

近年来,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一带一路”频繁出现在媒体头条,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增量市场。“一带一路”分别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贯通欧、亚、非三大洲,沿线总人口 44 亿,经济总量 21 万亿,占全球的 63% 和 29%,人口占比和经济总量占比的倒挂正在让人联想到其成长性,三大洲的经济融合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2016 年4 月 7 日,宜兴蒲公英创客空间迎来了一场盛会——“一带一路”环保产业与技术需求分享会,旨在利用“一带一路”新契机,为环保企业发展指明新的出路。

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了国际贸易大发展以及大量的海外投资,由于国内工人工资水平低,环境限制要求不高,制造成本低,西方发达国家将生产和技术源源不断转入中国,带动了中国各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把环境技术带入中国,一大批采用国外贷款、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污水厂在 2000年前后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同时,国内的设计、设备制造等一大批企业应运而生,带动了中国环保产业的早期发展。

近几年,随着国内产能的持续增长,工人的工资水平、环境限制要求、制造成本不断提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无法继续支撑国内产业需要。因此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增长的空间将来自于内需内贸和向西面发展,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将会从陆地和海洋两个方向上将沿线国家连起来,使欧亚非大陆的工业生产、社会服务大分工更加细化,而细化的过程会带来大量新需求,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明确的是一带一路将采取环保和科技先行的策略,伴随中国经济发展一路走来的环保产业将肩负重任。

从轮回中找经验

中国的环保产业在发展初期的时候,国外技术和设备采用哪些方式进入中国,我们从中可以寻找如何走出去的经验,所不同的是技术和设备、商业模式的选择更多了。

利用国外政府低息贷款, 在2000 年前后形成一股风潮,当年中国国内各地政府都急需资金建设污水厂,国外政府机构一方面是援建中国,一方面也为了帮助本国企业进入中国,便给出政府低息甚至免息贷款的方法,这些贷款往往带有附加条件,例如必须采购贷款提供国的技术和设备,增加技术资料费、考察培训费、外方人员现场技术服务费等,并且通过产品的销售和在中国的应用推广、售后服务形成了潜在的经济回报,从长期而言,可以弥补部分甚至覆盖贷款的资金成本。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围绕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建立了世界范围利益共享的亚投行,以投资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当年国内围绕利用政府贷款的案例文献,有非常多的经验值得借鉴。

跟随大型生产制造型企业一并进入目标国家对多数环保企业而言是最直接并行之有效的方式。国外的企业进入中国时,其环保设施的设计建设往往由长期配套的外国厂商一并参建,中国国内企业无缘参与。属于典型的环保产业捆绑进入所在国方式。而今,当中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时,已经形成稳固供应关系的国内环保企业也自然搭上了顺风车,顺理成章的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直接投资、合资或者寻找代理人方式设立推广机构,设立在目标国的地推力量是更为贴近市场的方式。在国内环保产业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代理国外技术和设备的企业数不胜数。类似的是,中国的本土企业也开始建立海外市场的通道,将技术、设备、工程源源不断的销售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了另一块增量市场。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是开展各项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设置怎样的管理机构,采用何种方式管控,均会影响环保技术和设备的推广。环境管理体系囊括了方方面面的基础内容,大到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政策标准的建立,小到一个污染指标的检测方法、日常环保检查、处罚的方法均在该范畴内。

中国早期发展环保产业时,也借鉴了发达国家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通过消化吸收结合国情,形成了现在的环境管理体系,较有中国特色的包括三同时制度、污水厂出水水质需要 100% 达标的检查制度和超过多数国家的排放水质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步做到国际领先,从较落后状态直接进入低碳循环、资源回用的高标准;还是循序渐进,根据经济实力逐步升级,就是最简单的路线选择。在印度的污水厂正在大量的选用 SBR 工艺和相关设备,说明了其政府已经有所取舍。中国环保产业如果要不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则需要重视目标国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并做好相关应对。

推进基础要素建设,谋划长远发展

注重长期品牌建设和优质服务意识。“一带一路”战略国家提出了科技和环保先行,就是让环保打头阵,优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的健康状态,消除居民对于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担忧,修建的供水厂、污水厂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被认为是普惠民众的,能够带来持续的加分项举措。而环保类企业进入当地,更需要与当地居民和优势政党、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论是技术和设备本身的环境友好还是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都需要考虑提供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切忌急功近利,否则将带来严重的后果。有的企业提供的产品注重价格低廉,偷工减料,最终不仅会造成违约带来的经济纠纷、处罚、关闭市场准入,甚至对中国环保产品的整体品牌带来不利影响。

注重建设环境研究设施,培养当地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所有的环保工作都需要人来开展,而中国企业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无法长期安排人员派驻现场。因此,从长远看需要及时培养能够在当地独立开展业务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不仅熟悉当地风俗、文化,亦能够长期使用维护相关设施,为环保的可持续性提供价值。

中科院生态中心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积极配合政府援建项目,整合建立了一系列海外科教合作基地,为沿线发展中国家培养一大批对华友好的高层科技人才,共同应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计划到 2020 年,建成海外科教基地 10 个、培养科技人才 2000 人以上、CAS-TWAS 卓越中心 10 个。宜兴环科园与中国 - 东盟中心联合开展的“一带一路”工作中,与沿线国家的知名工业园区建立合作,推动示范技术和项目的开展,并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培训、与环保产业密切相关的东盟官员的环境培训,均属于为长远发展谋划的积极举措。

结语

中国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大量环境需求的产生,不仅给国内环保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收益,也给西方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带去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同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巨大发展潜力也必将给当地国家和中国的环保产业带来新的活力。环保产业的各个领域有实力企业均可以关注“一带一路”的发展,提前准备好人力、机制,选择恰当的方式、时机和目标市场,必然能够从中获得一份收获。

原标题:轮回中看一带一路战略下环境产业机遇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