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分论坛三:大气环境治理,对话二:完善工业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主持人:周鹏 科达洁能副总裁
朱廷钰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顾成奎 赛迪研究院工业节能与环保所所长)
李其林 清新环境总裁助理、董事会秘书)
陈姝蕊 贺利氏(沈阳)特种光源,市场部经理
周鹏(科达洁能副总裁):肇庆是广东重要陶瓷产区,肇庆市陶瓷生产线270条,环保标准在2014年底陶瓷行业进行了修订,以前达不到标准,现在氧技术含量18%,颗粒物排放3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50毫克,氮氧化物是180毫克/立方米。我国需要什么样的工业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刚才报告里面说到了标准体系和修订的问题,在一些工业领域过程污染排放没有得到控制。以陶瓷行业为例,煤气发生炉产生煤气,在工业窑炉之前的工艺是没有排放标准的,这些标准体系如何建立?
朱廷钰(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在一个趋势是国家对于煤气发生炉后续是没有强制性的标准。标准对行业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影响非常深远重大。新的排放标准或者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到一个临界值以后必然带来某种技术的淘汰,像以前在除尘中广泛使用的水磨,就是发展的一个例证。监管是有成本的,工业炉窑行业有那么多,每一个行业里面有很多特殊的地方,实现全部监管其实非常难。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标准,而是没法监管其运输、堆放、填料、加料环节。这是一个间歇的流程,而不是一个连续和相对稳定的过程。从技术发展趋势来说,显然是末端趋势向全过程控制深化。国家对这些行业标准相当滞后,而且个人认为,对工业炉窑的相关标准制定有些很轻率,既没有从技术出发也没有考虑产业发展现状,甚至也没有考虑总量控制约束,导致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排放标准的制定在超过其他发达国家的时候,应该要经过很严谨的论证。燃煤实现超低排放的话,烧煤标准比烧天然气的标准还高,天然后折氧量15%,燃煤6%,意味着燃煤比天然气的标准还要高,是不合理的。排放标准体系应该加强,而不是随便提高某个行业的标准。我主要是从事研究工业,以上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周鹏(科达洁能副总裁):工信部是标准主管部门之一,在很多领域都出台了一些准入条件。现在标准可能更多从单体设备或单个方面考虑,是不是跟各区域总量要结合?从体系建设出发,相关部门是怎么考虑的?
顾成奎(赛迪研究院工业节能与环保所所长):中国标准制订流程,国家标准体系有国标和行标。机械、纺织和化工、邮电、电子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另外,还有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在国家层面制订,首先要标准立项,再成立标准工作组,一个秘书处,联系行业专家和企业制订标准,制订了之后再征求意见,然后进入报批流程,国家一直很重视行业标准。我个人觉得,经费存在很大问题。2000年国家经贸委制订一个标准经费预算2万,现在2015年了,工信部制订一个标准经费预算还是两万。经费支持有限,又想把标准制定得切合实际很难,连调研费用都不够,开个专家会都很难。有些标准已经十年或二十年没有修订了。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行业标准最早是1996年发布的,到现在还没有修订,原因很多,工业炉窑涉及行业较多,不应该细分,有钢铁冶金等,致力于行业领域的排放标准,将炉窑的生产工艺都包括在内。工信部成立以来对以前的标准进行了梳理和清理。淘汰一批,修订一批,制订一批,对历史上各个部委行业的制订标准进行了梳理。标准的制订是系统体系,要从顶层综合考虑我国原料燃料的特点,再到行业、产品、工艺,才会形成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标准。有一个节点有问题就制定一个标准,这是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工业领域排放标准的系统性和相互间的协同性还不够。
周鹏(科达洁能副总裁):谢谢。清新环境是烟气治理行业的领军企业,企业该如何参与标准制订,环保行业制订标准有时候会把企业排除在外,有什么建议吗?
李其林(清新环境总裁助理、董事会秘书):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想做但是比较难的问题。清新环境以前主业是火电行业烟气治理。从企业的角度理解为什么工业领域的相关标准还没有出台,可能取决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对于电厂来说,过去几十年的龙头板块,煤炭价格下跌,发电量稳定,有技术和资金的支持。相应的技术不管是国外引进还是国内研发,有这样的发展基础。在技术推动阶段,有一些专家和制订标准的人参与,逐步推动行业发展。非电领域趋势是去产能,如果十个钢铁有五个倒闭,我应该思考哪五个是我的客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没有宏观的参考判断,进行顶层架构,产业如何转化,能源结构的变化,业务如何投入等都要先有预期和判断。第二是从自负角度,宏观经济周期低谷期,某些工业领域效益比较差。另外,政府用环保标准做为一个调控手段,企业环保不达标就关闭了,怎么平衡环保和经济发展?行业等待去产能完成,但企业也不能什么也不做,如何甄选和鼓励行业先进技术,给予配套资金支持?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污染控制,如何体现过程控制中的技术发展和优化环节?电力出台全国性政策或标准,非电领域有没有可能出台区域性或针对性政策或指标扶持?与电力不太一样,各部门应该有差异化的推进措施,这是个人理解。
朱廷钰(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家都知道应该制定标准,但是标准很难出来。第一,国家有具体制定标准的工作程序。国标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编制,但是相关部门并不了解具体行业技术,精通的企业之间很难具有公益性,污染性行业又希望最好是没有环保投资或少花钱应付过去,所以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合力。某些地区为什么偏向国有环保企业?因为相信国家,主观认为民营私营企业会把私活加进去,所以导致排污企业不愿意治理。编制标准的准备工作相当多,去年参加过钢铁行业相关标准的讨论,比如湖南永清,浙江天蓝,国电龙源,菲达环保等企业都参与,这几年环保企业介入标准制订也很多,只不过因为时间关系很多标准还没有进入最终环节。行业标准的制订不平衡,环保标准的制定和出台受到污染行业协会组织的强烈反对,比如水泥行业不同意。另外,无法转化为环保市场的有效需求,比如钢铁行业氮氧化物排放100,而国标是300,没有形成有效环保需求,压力很大,这个平衡要从国家层面去平衡。
周鹏(科达洁能副总裁):贺利氏是德国的一个企业,如何来适应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有请贺利氏陈女士给出一些建议。
陈姝蕊(贺利氏(沈阳)特种光源,市场部经理):标准制订对企业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贺利氏有160多年历史的德国家族企业,主要是从事一些高科技行业包括材料及工业集成。公司业务主要负责红外到紫外光的解决方案,大气处理相关的是VOCS末端治理,通过紫外光解实现末端治理。我国政府越来越关心民生,很多省都有具体VOCSs排放收费标准出台,关键是各省和地方执行层面,监测如何落地。公司在上海与政府和环科院参加了很多活动,上海环科院代表上海环保局按照行业邀请上海所有企业来参与,对于技术推广、标准实施、政府政策,从企业技术层面来说,这种参与方式受益很多,可以了解市场用户的真正需求。VOCSs处理方式非常多,但是不代表一种处理方法可以适应和满足所有行业,需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合适的方案,考虑整体运营成本和投资成本,最后也要避免产生二次污染。谢谢。
朱廷钰(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国家特别重视VOCS治理, VOCS和氮氧化物是我国造成PM2.5和臭氧污染最主要的因素。VOCS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释放出臭氧和PM2.5。VOCS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再处于科研阶段。我国要么没有需求,一旦产生需求,经济性因素的影响就大于技术性的要求,VOCS治理多数采用是RTO,因为简单方便。VOCS企业更难的是收集。中国常规污染物逐渐得到解决,但是非常规污染物如重金属汞,有一些行业氮氧化物,三氧化硫,类金属砷等还未得到有效控制。以前有讨论提到,环境净化材料在环境功能中有很多作用,工业炉窑产生的很多烟气是高湿高温,不仅有除尘需要,还要脱除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可以资源化利用,氮氧化物资源化利用难度大。现在很多人提出无机膜上面镀材料,起到催化的作用。工业炉窑很多污染物的净化效率要求不高,30%-40%也可以,40%-50%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净化材料有很多因素,尤其采用膜和喷涂覆盖在机械或净化材料表面,包括除尘。我国提到的PM2.5其实是由PM1等更低的物质组成,现在净化反应器普遍都是深层过滤,随着滤料不断减少,可能变成表层过滤。中国很多环境技术发展到现阶段之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改进。比如电袋要针对一些超细的粉尘,铁合金都是PM1左右,排放量超标,常规方法含湿量很大,需要一些新的材料,所以技术需求还是很多。
周鹏(科达洁能副总裁):现场各位有什么提问吗?
现场参会人员:我有两个问题,肇庆从佛山陶瓷转型之后空气质量下降,也许陶瓷行业不是唯一的原因。现在有没有一个技术,让老百姓看不到烟气,并解决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问题。
朱廷钰(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技术角度来说,没有一个行业的污染物脱除不了,但是从经济性出发还要符合要求。陶瓷行业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解决不好,后来计划制定一个排放标准,能降低排放量,折氧量低全行业不达标,今年陶瓷行业协会呼吁,又改回旧标准了。因为不符合陶瓷行业经济性,陶瓷行业根据冶炼陶瓷工艺不同,烟气组成也在变化。调研时在广东看到的陶瓷行业脱硫脱硝,相对来说比其他行业投资成本偏低。华南所在广州附近开展了很多陶瓷行业烟气治理项目,包括SCR工艺。一是企业的技术场地不符合要求,二是企业一般要求投资很低,很难安装全部达标的设施。从工艺角度出发,氮氧化物较高的时候少选水蒸气,在空气中发生很多反应,造成蒸发不干,所以就有"烟雨"现象,当三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含量高的时候,排烟效果就不好。
现场参会人员:陶瓷行业在整改,天然气的成本比烧煤高很多,差不多要一半,企业用不起。假如有新技术,解决脱硝脱硫除尘除雾除烟脱二恶英脱汞脱重金属的一体化装置,氮80%硫50%尘20%以下,老百姓看不到烟也就不会投诉,能够达到这个标准,是否有类似这种新技术?能不能推广?谢谢。
朱廷钰(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觉得真正的好技术在中国不太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更多需要工程案例,再找一些协会做推广。陶瓷行业有很大问题,技术要么太贵,要么不成熟,运行过程中很多问题。烧天然气只是减轻了二氧化硫颗粒物的排放。经济危机之前,有人提出,煤:油:天然气的经济性比例是1:4:9,现在油价煤价下降很多,比例可能会改变,但是清洁能源本来就相对贵一些。
现场参会人员:如果有一个8吨锅炉,25000平方米空间,氮80%硫50%尘20%以下,目标是看不到烟,80万左右,是否有企业可以达到?现在的市场状况是什么样?
李其林(清新环境总裁助理、董事会秘书):清新环境一直在做脱硫脱硝技术,脱硫除尘具有发明专利的一体化技术,现在市场占有率比较高。脱硝全行业都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SCR、SNCR两种方法或者结合处理。公司确实也在布局,您刚才说的指标公司都可以做到,但是存在经济性的问题。这套装置较贵,可能好几千万投资。清新环境也在开发类似的经济适用房的技术,代替现有一体化技术改造,在设计方案时都有设想,希望脱硫脱硝除尘,包括除水单体技术已经有了,如何实现更经济性地综合处理,现在还在探索过程中,希望有机会可以为陶瓷产业做一些贡献。
周鹏(科达洁能副总裁):工信部12月1号在佛山召开了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的国家级鉴定,提出的概念陶瓷行业可以很好地采用清洁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达到您刚才提到的要求。有一个主要观点,前端采用清洁能源,不限于是天然气,现在在肇庆使用天然气是3.2块左右,而水煤气大约1.4元/立方米,采用清洁煤气大约1.9元。陶瓷行业一条生产线是2千万左右,加上清洁能源治理设备之后可能就是两倍。我们一直希望行业站在更高的角度考虑,如果这个行业不生存企业也生存不了,其实是有合适的技术和方法的,您需要资料可以上工信部原材料司网站看一下,谢谢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