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内容详细

北京首创前董事长刘晓光去世

2017-01-17 15:34:33  

1月16日,据澎湃新闻获悉,首创集团前董事长刘晓光于当晚19时左右去世。 

而据资深传媒人士郭宇宽的实名认证微博“史上最没钱之投资家郭宇宽”早前在微博发布的消息显示,2016年12月,刘晓光就转到了协和医院,略有好转但还在昏迷之中。

出生于1955年2月的刘晓光,原为首创集团董事长,距离其62岁的生日还差一个月。他被业界称为“地产行业的金融学家”。1997年到1999年的两年时间里,刘晓光关停首创集团旗下的八家下属企业,并将原来散乱的40多个产业整合为金融、地产、工业与高科技、贸易、基础设施、旅游酒店六大行业。在首创集团发展的第二个五年里,首创证券、首创股份、首创置业相继成立或上市。 

而北京地产圈中另一位大佬任志强在刘晓光的面前也只能被称之为“小弟”。 

一个常被提起的段子是,在2004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孙宏斌舌战群儒,任志强摆开架势欲“放炮”,刘晓光提醒说,“咱们不是说好不批评别人么!”随后,任志强的话语变得和缓起来,甚至颇感委屈地辩解:“我又没有点他们的名字。”

刘晓光一直有一种“环保情结”。他带领首创集团以水务为起点,通过收购兼并、TOT和BOT等模式,布局水务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处理以及环境整治等领域,构筑起“碧水、蓝天、净土”的大环保产业版图。 

刘晓光曾带领首创集团与澳大利亚公司签订协议,以50亿元收购新西兰最大固废处理公司Transpacific New Zealand公司100%股权。该项目是新西兰固废处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交易,也是中国企业在环保领域的最大海外收购。同时也是首创集团第一次采取并购方式走出国门,参与的国际竞争项目。收购TPI NZ是首创集团对于新西兰废弃物处理全产业链的战略投资,也是首创集团高起点、专业化、大规模“走出去”国际化战略的重大举措,将进一步巩固集团在环保领域的龙头地位和国际知名度,提升国内固废处理行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而稍早前,2003年10月,刘晓光决心为阿拉善沙漠治沙做一些实事的时候,“任志强你得来”,“王石你得来”,“不来以后别的事情免谈”,如此种种“威逼利诱”下,任志强、王石等一众企业家被他召集加入到了这个事业中。这也奠定了刘晓光的“江湖”地位——地产领头大哥。

刘晓光在其60岁的时候选择退休。2015年5月21日,首创集团召开集团系统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大会,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建春在会上宣布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调整首创集团主要领导的决定:刘晓光同志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

刘晓光当过兵,上过学,做过工人,当过官,也下过海。1978年恢复高考后,报考北京商学院(现为北京工商大学),获商学士学位。1982年至1995年期间,刘晓光先后担任过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处长、委员、总经济师、副主任、北京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务。

30多岁就当上北京市副局级干部的刘晓光,当时被认为是政坛的一颗新星,甚至一度曾成为北京市副市长人选。

1995年,原隶属于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计委和市政府办公厅的17家国有企业组成了北京首都创业集团。这一年,刘晓光临危受命,掌舵重建首创集团。这也成为了刘晓光人生中的一个拐点。

首创集团是北京市国资委所属的大型国有集团公司。在房地产方面,首创集团主要有住宅开发、产业地产、商用物业、新城镇建设四大产品线。

1995年,首创集团资产总额高达97亿元,旗下有100多家企业,但其账面上的资金才有大约一亿元,净利润才2000多万。有媒体报道称,当时刘晓光接手首创时,最难的时候只有300多万现金,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而首创之后的路该怎么走,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任何先例可借鉴。

首创集团在起步时几乎涉足了所有的产业,产业混杂不利于企业管理,而单一的产业不仅风险太大,而且不利于抢占先机。尽管首创集团缺乏周转资金,但好在其管理团队主要是来自北京市计委、财政局、办公厅的官员,这些“下海”的官员多是学金融和投资出身,对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运作非常熟悉。此外,首创集团旗下的公司还拥有大量的金融、投资和产业人才,他们了解政府,知道怎么样利用资源。就是这些人,开始让首创集团逐渐走向正轨。

1995年至2015年5月,刘晓光一直担任首创的董事长。对外,刘晓光也从不避讳首创集团作为国企的先天资源优势。他曾尝试对这个大国企进行所有制改革,想要引美国黑石基金入股,但最终被证监会和国资委叫停。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