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环境监测”相关企业共25.5万家。2020年是近十年注册量的高峰期,全年共注册7.2万家企业,同比增长100.3%;今年上半年共注册5.0万家,同比增长72.4%。
从省份分布来看,江苏省以3.1万家企业超过其他省份,其次是广东、山东。此外,46%的企业注册资本高于500万。
2020年企业注册量最多,今年上半年注册了5万家
数据显示,从近十年环境监测相关企业发展状况来看,2020年之前,企业注册量增长较缓慢,2020年是十年来企业注册量的最多的一年,全年共注册了7.2家企业,同比增长了100.3%。
从今年的注册量来看,2021年上半年,我国环境监测相关企业注册量为5.0万家,同比增长了72.4%。从各季度注册量来看,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注册量分别是2.2万家、2.8万家,均呈同比增长趋势。
江苏企业最多,广东、山东其次
从地域分布来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的环境监测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广东、山东等省份。其中江苏拥有最多的环境监测相关企业,共3.1万家排全国第一。广东排名第二,共2.7万家相关企业;山东排名第三,有2.6万家相关企业。
从注册资本分布来看,数据图显示,环境监测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企业数量占20%,注册资本在100-500万元和500万元以上的分别占34%和46%。
肖建军谈“十四五”期间环境监测新变化
前不久,中国环境报社采访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副站长肖建军。他谈到,“十四五”期间,要提高监测质量,常规监测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新领域监测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肖建军表示,“十四五”时期,面向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以“减污降碳”为总要求,统筹推进“提气降碳强生态 增水固土防风险”,生态环境监测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具体到监测网络建设,总的考虑是:常规监测要“高质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摆脱同质化扩张的路径依赖;新领域监测要“补短板”,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科学、精准、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撑。
“提气”方面,围绕PM2.5和O3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新要求,重点补齐大气污染协同控制监测短板。地级以上城市和工业园区根据污染特征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组分监测,说清PM2.5、O3及其前体物浓度水平、生成转化条件和区域传输关系,准确研判污染成因与来源,助力大气污染精准治理。
“降碳”方面,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新目标和统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要求,加快研究建立碳监测网络与评估体系,率先在排放源、重点城市、区域背景这3个层面开展碳监测试点,提升温室气体监测与科研能力,推进相关标准规范研发与应用实践,为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与减排监管提供支撑。
“增水”方面,围绕地上地下、陆海统筹、三水统筹的新要求,重点补齐水生态监测、地下水监测短板。组建全国重点流域水生态调查监测网络,通过“生境+生物”的综合监测评价,全面反映河湖湿地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优化水质监测布局,关注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监测分析,开展入河排污口和面源监测,实现水岸共治;组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实施例行化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监测,守护地下水水质安全;在重要水体开展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素等新污染物监测试点,摸清水生态环境健康风险。
“强生态”方面,围绕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新要求,把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补齐生态质量监测评价短板。“十四五”期间,着力构建天地一体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一批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和监测样地,基本覆盖全国典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和重要水体,建立生态质量评价办法与指标体系,全力支撑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