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内容详细

龙头环境企业谈碳中和布局,关注这五个方向

2021-09-09 10:09:35  

 

“十四五”进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时期,环境产业也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多重刚性需求下,产业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而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环境产业与碳中和的话题成为产业关注焦点。为此,环境商会主办的“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设置高峰对话环节,对“环境产业如何助力碳中和”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高峰对话由苏伊士亚洲高级副总裁孙明华主持。孙明华表示,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全国的比重不大,但碳中和与绿色、生态、环保有着天然联系,目前关于产业如何参与碳中和的问题大家都在边思考边实践,挖掘空间,寻找机遇,其中也面临挑战,这些都值得深入探讨。

 

对话中,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贞勇,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维尔利集团董事长李月中、先河环保总裁陈荣强、北控水务集团副总裁刘伟岩,瀚蓝环境首席技术官、瀚蓝研究院院长张汉威等嘉宾发表精彩观点。从龙头企业的碳中和布局角度,提出可以关注的五个方向。

 

▲左起:孙明华、李贞勇、李其林、李月中、陈荣强、刘伟岩、张汉威

 

在能源、工业的服务界面“作文章”

 

作为我国工业烟气治理的龙头企业,清新环境在能源、工业、环境等多个服务界面拥有丰厚的客户资源和技术储备,而这些服务界面也恰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领域。

 

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表示,从碳中和实施路径来讲,一是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二是同时进行存量产业的节能降耗改造和提升。清新比较关注的是与能源、工业结合的界面。

 

目前清新环境聚焦环境综合治理、能源综合服务以及资源再生三大战略方向。李其林介绍,火电行业转型将带来低负荷率运行,亟需满足低负荷下运行的相关清洁技术来支撑,清新环境在为传统能源企业提供技术保障性服务。二是针对能源客户上马风光等清洁能源的需求,清新环境提供配套的设计、建造等业务。

 

非电行业是清新环境目前的重点发力领域。去年清新环境收购18个余热发电项目,布局建材、水泥、有色余热利用,大力拓展非电行业的节能板块。同时,落地德龙钢铁余热利用项目,布局钢铁行业的余热利用。

 

李其林表示,清新环境开展了工业园区分布式能源和智慧管理、工业窑炉节能智慧管理矿热炉、加热炉配套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拓展,也在做提供清洁能源与环保协同服务的探索。在资源再生利用方面,清新主要布局废钢回收等金属回收利用和煤焦油综合利用。

 

探索资源化利用

 

维尔利董事长李月中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概念很清晰,从国家战略层面、政策层面目前也在不断清晰,从环保层面来说,很多国内环境企业都在对标苏伊士、威立雅这样的国际巨头,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探索碳中和路径。维尔利目前把业务聚焦在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处理上,将有机废弃物,也包括农业废弃物,通过厌氧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生成的甲烷等产物进行资源化利用。

 

今年3月,维尔利与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碳中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拟利用各自业务领域的优势互补开展“碳中和”项目方面的探索合作。李月中说,这些年,通过生物厌氧处理实现能源化利用,维尔利在国内做了很多的案例。现在在把做的这些项目通过CCER认证实现碳资产的梳理,希望未来有机会参与到碳交易中。

 

李月中表示,维尔利一方面在资源化上作一些探索,另一方面坚持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总的来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会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机会,在目前来说可能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迷茫的状态,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如何行稳走远才是关键。李月中认为,环保产业更多还是受政策影响,企业可能需要跟随政策及时地调整战略才能走得更稳健。

 

温室气体减排里的市场机会

 

“十三五”期间,先河环保实现从环境监测到精细化管控、大数据分析、智慧治理的转型。跨入“十四五”,“双碳”为生态环境产业带来的是一个全新赛道,特别对碳监测评估体系更是如此。

 

先河环保总裁陈荣强表示,先河环保早在2019年底开始关注相关机会,目前在碳减排方面已有布局。公司研究的生态大脑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生态文明六朵云”,以“蓝天云、碧水云、净土云、低碳云、自然云、健康云”为核心,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构建统一的生态环境治理大脑,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可视、可知、可控、可预测。其中低碳云就是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业务。

 

陈荣强介绍,温室气体的减排可能是下一步进一步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路径之一,将给产业带来新机会。先河环保基于生态环境监测与大数据分析优势,构建一套大数据支撑体系,实现精准监测与统计核算相结合,开发研制了基于碳监测、碳核查、碳铺集、碳核算相结合的企业碳排放与碳资产管理系统、区域温室气体源汇分布反演系统,协助政府部门和企业进一步提升温室气体监测与评估能力。

 

“企业是宏观当中的微观,我们把微观的事儿做到极致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陈荣强对未来颇有信心。

 

探索全过程减碳

 

在传统水务龙头北控水务眼里,碳达峰碳中和意味着什么?

 

北控水务集团副总裁刘伟岩表示,对于传统水务行业而言,全过程减碳对实现碳中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过去没有提碳中和的时候实际上北控水务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第一,在技术方面,北控水务这几年的战略新突破是逐渐转向轻资产运营,这就需要拥有更加有竞争力的技术,因此北控水务十分重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比如研发了AOA深度脱氮工艺,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等。

 

第二,对于北控水务来说,积极推行节能减排、低碳管理始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北控水务严格监控各业务板块的能源使用情况,合理控制工艺运行参数,实现水质达标和节能降耗。基于离线工艺模拟、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工具和方法,北控水务不断优化单元智能控制技术,为新建或改造水厂提供单元智能控制技术方案,在污水处理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可节省风机电耗10%~20%。北控水务也在大力推广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刘伟岩坦言,目前在水源热泵方面的应用还不够,这方面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研讨。比方说热泵的能源效率还不够高,提取的热能如何实现自给能源的覆盖等。北控水务希望通过通力合作,共同为行业整体的治污减碳、协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瀚蓝环境结合“纵横一体化”的瀚蓝固废治理模式,基于全链条、集约化、协同化理念在积极推动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今年7月,瀚蓝与百威中国、伊利集团等一同获颁“年度低碳先锋”奖。

 

瀚蓝环境首席技术官、瀚蓝研究院院长张汉威表示,瀚蓝目前的减碳工作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包括清洁能源的研究、废弃物资源化、效能提升、CCUS方面的研究。2020年,瀚蓝成立研究院,专门致力低碳技术的研发,同时在事业群层面专门成立减碳专项工作组,促进产研结合,推动低碳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希望这些对碳中和起到正面作用。

 

张汉威表示,固废行业和“双碳”目标联系紧密,垃圾是资源也是能源。垃圾分类后,金属、塑料等资源进入回收再利用通道,而不能回收的部分进入能源回收环节,能源回收也是一个减排手段。减污和节能很多情况下可以实现并行和互利,但有时候还是要考虑经济成本,要找到节能和减污之间的平衡,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标椎与超低排放。

 

商业模式创新

 

三峡集团是这几年推动长江大保护的主力。截至去年底,三峡集团的长江大保护工作已经实现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全覆盖,总投资规模超过1500亿元,其中44%资金投资管网建设修复,建设与在运雨污管网长度超过20000公里,污水处理能力(含权益)1400万吨/日。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贞勇表示,共抓长江大保护仅仅依靠普遍性“撒胡椒面”的方式,大保护工作成效很难显现。目前长江环保正在探索一种新模式--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希望通过这种模式能实现资金投入不完全依靠政府财力和老百姓买单,而是通过生态环境资源价值的再生来反哺环境治理,形成投资回报的平衡闭环。这方面需要政策的支持,也需要产业共同探索。

 

此外,李贞勇还提到,企业参与碳达峰和碳中和有两种动力,一种叫原动力,比如基于节能降耗,控制成本,基于技术创新,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生存能力,这些都是企业的原生动力,而另一种是新动力,新动力则可能是在双碳目标下,基于降碳带来的这部分收益。随着碳交易市场的成熟,生态环保的各个细分领域可能有更多新动力来促进降碳。比如垃圾焚烧,如果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更加低碳的焚烧,这就可以成为企业未来的竞争力。而这部分怎么转化为新利润,则需要新的机制来实现。

 

20209月向世界许下“碳达峰、碳中和”承诺至今,围绕“双碳”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在逐步制定,全国开始轰轰烈烈的行动,但对碳中和的认知和理解、对实现碳中和路径和方法问题仍在探索。

 

孙明华说,在碳中和没有提出之前,节能降耗就一直是环境企业追逐的目标。环保行业本身就是收益不高的行业,如果不把成本控制好,很容易就亏损,所以节能降耗是永恒的话题。在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相信我们会做得越来越精,越来越细。

 

孙明华总结道,环境企业发展的外部动力来源最关键的是政府,中国政府一直是想做的事情一定能够做到,这中间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挑战,但最终一定会实现目标。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子孙后代的庄严承诺,所以我们要对这个目标有信心,对政府有信心,更要积极作出自己的贡献。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