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EO论见 >>内容详细

赵凤秋:“热水解+”为厨余垃圾处理赋能

2021-12-15 10:14:56  

 

1211日,由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发起,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承办的2021年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产业论坛在长沙举行。来自全国十几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聚焦有机固废资源化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北京洁绿环境公司董事长赵凤秋以《“热水解+”为厨余垃圾处理赋能》为题,向与会代表做了精彩分享。

 

洁绿环境董事长赵凤秋女士做主题演讲

 

厨余垃圾处理面临的问题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我国垃圾分类从46个城市试点到297个城市全面推开,垃圾分类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厨余垃圾处理是决定垃圾分类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建成的100多个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其主流工艺为“预处理+厌氧”,但预处理技术工艺不成熟。大部分预处理工艺主要嫁接餐厨垃圾、生活垃圾的预处理技术,导致运营不稳定,残渣率高、残渣含水率高,有机质资源化率低,达不到预期的处理目标。

 

生料变熟料,破解厨余垃圾难题

 

我国的餐厨垃圾已有10年的发展历程,技术工艺相对成熟,一部分优秀企业转战厨余垃圾处理,使用原来的餐厨处理技术,但遭遇“滑铁卢”,没有解决残渣量大、含水率高的问题。细究原因,主要是垃圾性状有所不同,最大的区别是“生料”和”熟料“问题,餐厨垃圾熟料占90%、生料占10%,含水率逐渐下降;而厨余垃圾生料占80%、熟料20%,含水率逐渐上升;生料中有机质和水分都在组织细胞内,筛分破碎制浆、破碎高压压榨制浆、破碎水力机械制浆、锤式破碎制浆等处置工艺无法完成细胞破壁,无法实现细胞内有机质溶出和细胞水脱出。我们曾经做过厨余垃圾的压榨实验,用超高压(20-35mpa)对含水率为84%的厨余垃圾进行压榨,两组数据表明含水率仅下降了4-8个点。所以预处理只是采取破碎压榨的工艺很难降低残渣率和含水率,有机质溶率也低。


所以我们发现如果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把生料变成熟料,再衔接原来较成熟的餐厨垃圾处理工艺,应该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洁绿环境厨余垃圾“热水解”成套装备

 

“热水解+”如此简单

 

洁绿环境2012-2013年在国内外进行考察、研究、实验,根据厨余垃圾成分复杂、含水率高的特点,提出了厨余垃圾“利用热水解过程,摧毁厨余细胞组织结构并促进有机大分子向小分子转化,以强化有机物溶出和厌氧消化”的创新思路,研发出一套进出料口径宽达1米的热水解系统,解决了承压密封、自动启闭等难题,以适应厨余垃圾成分复杂、粒径不一等特点,实现无需分拣、破碎、筛分等预处理,工艺流程链缩短1/3,系统稳定性大大提升,光热水解技术就形成了8个专利。热水解技术在广州李坑1000/日厨余垃圾项目、安徽滁州300/日厨余垃圾项目、郑州市金水区150/日厨余垃圾项目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热水解技术在原来研究、示范、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将热水解技术进行了装备化和标准化,使它很好地与”水力旋流制浆”、“压榨”工艺进行衔接,实现整个系统的密闭性、连续性、集约性,系统体现出占地省、运营稳定、资源化程度高、投资运营成本低的优势;同时也与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在模式上有了更好的协同统一性。

 

在垃圾分类全面推开的时代,洁绿环境愿意做个配角,构建“产业共同体”,以“热水解+”助力厨余垃圾处理的高质量发展。

 

洁绿环境厨余垃圾“热水解”技术应用

 

“未来城乡有机废弃物零碳工厂”闭门研讨会

 

1211日晚,还举行了“未来城乡有机废弃物零碳工厂”的闭门研讨会,线上参加研讨会的专家有清华大学刘建国教授、温宗国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陈清教授,线下参加研讨会的专家有同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戴晓虎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周智教授、周南教授,洁绿环境公司教授级高工赵凤秋,有机固废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张鹏,百沃星联(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为森,北京沃土天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陇利、北京洁绿环境公司副总陆鹏等,洁绿环境副总经理成卫东主持并代表有机固废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做引导发言,大家就”未来城乡有机废弃物零碳工厂”的定义、名称、目标、商业模式、实施路径、障碍、建设标准体系等展开充分讨论,形成了非常有价值的共识。

 

“未来城乡有机废弃物零碳工厂”闭门研讨会现场

 

线上与线下热烈讨论

 

合影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