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内容详细

上海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

2022-02-25 14:57:54  长三角日报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上海市碳普惠机制建设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意见的公告。《方案》提出,2022-2023年,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构建相关制度标准和方法学体系,搭建碳普惠平台,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


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近日公开表示,上海环交所将加快推动碳普惠平台建设,力争今年上线运行,推动长三角区域碳普惠一体化发展。碳普惠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重要补充,目前,长三角区域正在筹划构建碳普惠体系建设的协作机制,上海环交所正在牵头开展碳普惠机制方案制定以及整体框架体系设计工作。

“上海具备先行先试碳普惠的条件,可以做出有益尝试。”上海创能国瑞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晓雷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上海的基础比较好,一方面智慧城市完成度和城市整体数字化程度较高,大数据的响应和评估也比较有效。另一方面,上海拥有可靠的执行力队伍,社会力量(企业和学校)也比较强,能进行有效地补充,居民和企业的素质比较好,“还有一点很重要,政府财政相对健康,能够有足够的有效激励机制来配合完成”。

杨晓雷说,上海在智慧城市和数字化以及大数据管理方面打下的良好基础是有重大贡献的。“上海在未来可能走出一条国际领先的全面双碳管理道路,其中包括居民个人的碳普惠。”

不过,杨晓雷也认为,系统化的大数据工作要提前部署,不然很难全覆盖。“方案真正操作起来并不容易,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综合评估个人碳足迹和行为的影响,意味着全社会需要做好数据采集、审核评估、统计分析、分类碳足迹等一系列工作,评估机制要尽早完善。”

具体来看,《方案》提出,设立碳普惠体系管理及运营机构。组织专家委员会对项目和场景减排量核算方法学的论证审定,项目及减排量的签发备案,个人低碳场景及减排量的管理,碳普惠减排量消纳,碳普惠平台建设、管理与运营等工作。

建设碳普惠系统平台。依托“随申办”平台,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建立具备减排量核算、备案、签发、登记、管理、交易、价值兑现等功能的经济、准确、安全、高效、便捷的碳普惠系统平台。

建立抵消机制对接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定抵消规则,引导碳普惠减排量通过抵消机制进入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支持与鼓励本市纳管企业购买碳普惠减排量并通过抵消机制完成碳排放权交易的清缴履约。

鼓励通过购买和使用碳普惠减排量实现碳中和。制定以碳普惠减排量作为抵消来源实现碳中和的相关实施指南,鼓励企业、机构和个人优先使用碳普惠减排量进行碳中和。

优化资源共享的碳普惠生态圈。以“普惠积分换权益、普惠积分换荣誉”等方式实现个人碳普惠减排量的消纳,逐步形成个人碳普惠流量与商家经济效益相互带动的良性循环。

“大家的参与,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一方面需要大家自觉行动,比如节约用电、拒绝餐饮浪费,做好生活垃圾分类,主动绿色出行,如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等。”杨晓雷表示,“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大家的各种低碳行为,包括绿色出行、简约包装、按需点餐杜绝浪费、做好垃圾分类等。”

“要把上述行为所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出来,变成每个人账户里的‘碳积分’,再通过对接上海碳交易市场、各个商业消费平台,让大家通过低碳行为实实在在获得实惠。”杨晓雷强调。


长三角还有“卖碳翁”


不仅是上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城市争做“卖碳翁”,积极探索林业碳汇交易新路径、新模式。

例如,去年12月,安吉开展竹林碳汇收储交易试点,按照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标准打造的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落地运营。简单来说,就是县里各个村合作社通过集中化经营持续产生碳汇,这些碳汇被“打包”收储到当地两山银行,再通过金融让利惠企等政策,交易给购碳企业。

此外,衢州开化推出林业碳汇质押贷款,采用林业碳汇价值质押与林权抵押或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捆绑方式,累计发放贷款960余万元;丽水通过助力打造“零碳会议”“零碳网点”等,向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多家政府机关单位出售碳减排指标。

“可以说,浙江走出了可喜的一步,没有坐等(碳减排)CCER机制重启,而是多种渠道想办法从双碳工作中创造经济效益。”杨晓雷分析指出,政策出台存在滞后性,浙江主动出击,寻找市场机会,值得学习。

杨晓雷建议,浙江应该充分挖掘经济效益,不能只靠行政命令和惩罚机制,让市场机制更多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双碳工作。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