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为纪念第37个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将在世界环境日当天召开“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暨第四届中国跨越式发展国际论坛和第七届中国贝迩年会”。以下为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 李俊峰博士发言实录:
李俊峰:我借着高广生先生的话题再讲,刚才他从政府的角度阐明了中国政府在应对气侯变化方面的原则立场,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说另外一个商机,就是低碳经济和可再生能源。
我讲的内容大致是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气侯变化影响下的挑战和机遇,再一个是气侯变化下的市场。第一个是挑战和机遇,我和高先生的观点一致,气侯变化的现象、本质和商机,我从这个角度跟大家谈一下,其实气侯变化这种理论早就提出来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形成一个隔膜,导致地球升温,没有这么一个现象,问题一直在研究,到现在特别是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得到了3000多个科学家的认可,因为科学的东西到现在没有确认,包括刚才像高先生所说的,现在来自130个国家,3750多位科学家共同得出的结论,大家知道,科学家们是不容易达成一致的,只有在政治需要的时候,科学家才能达成一致,没有政治需要,科学家很难达成一致,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给大家看几个图。
这是大气层温室气体变化的程度,从1940年以来,大概上升了0.2—0.6度,这是一个很夸张的图,实际上我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温度计的误差超过这个东西,这是一个年的平均值,只是说在政治的需要下不争论了,气侯变化到底有没有,我建议同学们继续研究,不一定就是发生变化,本来就是热的,还没有真正的结论。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这就是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脉,相当于咱们亚洲的珠穆朗玛峰,这些图并不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同一个气侯条件下拍摄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每一年的年底是不一样的,每一年的降水量是不一样的,科学家用一些东西说明这些问题,不一定算的很清楚。
再一个,气侯变化可能产生的代价,通过一些报告都说出来了,并且量化的很清楚,我们在这里也有一位很著名的经济学家,在年初和年末的通货膨胀率算不出来,我们怎么算出来100年后气侯变化是什么样子呢,这里面我跟大家讲一点东西,气侯变化的本质是一个科学家和政治家的联姻,一旦政治家认可的东西,必须去做,没有什么好说的。
为什么是商机呢?IPCC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就是一个形成方案,比如说我们要求有多少是混合动力汽车,多少燃料是电池汽车,多少是电动汽车,要开发多种新能源,开发风力发电,电场的效率是多少,这个都是实实在在的技术选择,接下来就是一个商机,所以说IPCC这种技术目标的解读就是这个样子,到 2025年的时候,效率都要提出一倍,电力和电量来自风电、太阳能发电。
应对气侯变化产生了商机,这个商机就是低碳经济,把它展现到能源这个舞台上,美国将近20年的核电现在复苏了,比如中国从05—07年的时候,大概有15 家企业在不同的股票市场上市,并且这些技术在好多国家,在欧盟的国家都已经有了很好的准备,有了先机,比如说丹麦,长期以来向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出口风电技术,德国和日本包括美国长期以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太阳能技术。
我们通过这个现象看本质,我们看到什么东西呢?所有的政治家得出的结论都有他深刻的经济背景,《巴黎路线度》也是任重道远的。中国所面临的危机是什么呢?我一直反对中国是一个低效的国家,我一直反对这个观点,我说中国的能源效率不低,我们用了世界上15%—20%的能源,生产了 50%的钢铁,1/3的汽车,1/5的人口,为什么低了?没低,只是我们计算的方法有问题,90年以来,50%以上的新增能源都是来自于中国,70%以上的新增煤炭消费来自于中国,40%的石油消费来自于中国,所以说我们的压力是巨大的,比方欧盟说全世界CDM机制所形成的减排量抵消不了中国新增的排放量。所以说,所有的减排压力都指向中国,如果中国没有实质性减排,美国不会参与,欧盟和日本以积极的姿态拉中国下水,将2020年减排目标20%提高到 30%,所有的压力都是指向中国的。
这是IEA对中国的判断,大概到2030年的时候,我们的能源消费还要翻一番。包括石油的消费,还有温室气体的估计,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的,不管怎么样,到那个时候,我们的人均排放超过了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所以说我们的压力很大。
但是这种压力可以看成一个机遇,一方面我们以远促近,以外促内,同时又了技术转让和资金援助的借口,有利于获得先进的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包括国务院发布的《中国能源状况白皮书》,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日本什么都没有,还什么都用,有什么用什么这不是很好的结论,不能说由于我们落后,所以落后,这是不对的,所以我们理论上也在进步。再过20年之后,中国的能源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同时,我们有了技术创新的压力和动力,有可能提前进入低碳经济的契机,比如我们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钢铁厂、发电厂,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气侯变化所带来的压力,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有可能是一件好事儿。最后我讲一下关于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气侯变化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能源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达到,低碳能源也可以通过技术能源实现,比方说太阳能,比方说生物质能,比方说像风能,都有很好的资源形式,但是,发展起来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先后,比方说对中国来说可能是风能、太阳能,因为它不怎么占地方,生物质能在巴西很好,在美国很好,在中国不一定很好,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人多地少,有可能发展最好的是太阳能、风能这些占地少、能量巨大的技术。
我们国家发展的也是不慢,像风力发电,我们现在排在第六位,明年我们应该排在第五位,后年可能排在第二、第三位的水平,像光伏发电我们在世界第一位,去年在第二位,今年超过德国、日本成为第一。 热水器中国排在世界第一位,我们很自豪的说,在应对气侯变化方面,中国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上面走在世界前列。
生物燃料方面,用玉米做酒精,很可能是得不偿失的,特别是和粮食有冲突,中国还是保证粮食安全比能源更重要,粮食是一个温饱问题,生存问题,能源是一个发展问题,首先有了生存才有发展。从国际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来看,气侯变化和能源安全是根本的动力,如果没有气侯变化和能源安全,发展是一句空话,不管怎么说,像风力发电是常规发电的1.5倍左右,太阳能发电是常规发电的10倍左右。可再生能源技术应该是应对气侯变化的重要手段,不管IPCC的报告,还是斯特恩报告都是这么提的,核能争议很多,核电的技术就不说了,放在家门口一个核电站,谁都不舒服。
就CCS来说,如果按照中国新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说,我们有60亿吨,60亿吨什么概念?60亿乘六万亿立方米这个体积,相当于天然气储量的3倍左右,至少在2020年以前还看不到真正的希望。所以说,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目前有48个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现在还是靠政策推动,这些政策我不给大家讲了。最后说一下我们中国是可再生能源最大的需求和潜在的市场,为什么?我们每年新增两亿吨标准煤的需求,增加8000万到一亿千万的发电需求,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做的不错的,气侯变化不是确认的事实,还需要论证,由于政治家承认了,我们就要尊重这个现实,必须认可这么一个现实,作为企业家要作为一个商机来看待,气侯变化也不一定那么可怕,气侯变化应用好的话,也一样能够赚钱,谢谢大家!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