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1 02:21:19
摘要:“低碳城市”成风尚、上海保定珠海吉林杭州先行2008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选定了上海和保定作为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商务部等专家组成的项目技术顾问组也正式亮相。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低碳发展是中国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也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之一。此后,“低碳城市”开始受到各大城市热捧。珠海、吉林两市率先申建低碳经济示范区,杭州表示要在全国率先建设低碳城市,并着手规划建设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
首届中国和谐城市论坛举行、“低碳城市”成主题2008年1月,首届中国和谐城市论坛在北京举行,以“低碳城市”作为研讨会主题,这是国内最早研讨“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有影响力的全国性会议。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滕藤、国家环保局原副局长张坤民、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张世秋、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崔大鹏、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主任张世钢、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首任主任夏堃堡、中国和谐城市论坛执行副秘书长林辉等专家学者及国内数十座城市领导出席了会议。夏堃堡先生在论坛上指出“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清华大学率先成立低碳能源实验室、低碳经济研究院2008年1月,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在京成立。科技部部长万钢到清华大学调研低碳能源实验室的建设情况时,对清华大学将能源发展战略和应对全球变化战略的研究放在重点位置给予充分肯定。2008年6月,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将重点围绕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源安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城镇化模式以及全球及区域环境保护等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跨学科研究。何建坤教授出任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
“低碳城市”成风尚、上海保定珠海吉林杭州先行2008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选定了上海和保定作为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商务部等专家组成的项目技术顾问组也正式亮相。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低碳发展是中国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也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之一。此后,“低碳城市”开始受到各大城市热捧。珠海、吉林两市率先申建低碳经济示范区,杭州表示要在全国率先建设低碳城市,并着手规划建设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
第一个低碳互联网平台成立、网络宣传呈立体化2008年4月,在相关机构、领导的关心下,由国内外一批专家、学者及热心环保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在京发起成立了第一个低碳互联网平台(Ditan360),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原环保局常务副局长、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坤民教授担任学术总顾问,央视知名主持人张慧君担任公益形象大使。平台成立后,已在宣传低碳经济、共建低碳社会的公益内容上做了积极的工作。另外,国内众多网站纷纷推出了各种以“低碳”为主题的博客共享平台、群空间等,互联网在2008年成为推动、宣传“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载体。
限塑令发布并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在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同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通知还要求各政府部门在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时,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营造节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通知》有望使我国的“白色污染”及因塑料袋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限塑令实施以后,在全国掀起了少用、不用薄塑料袋的环保潮流。
《低碳经济论》出版由张坤民教授、潘家华教授以及崔大鹏博士共同主编的《低碳经济论》一书于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出版。该书站在全球战略问题的高度,汇集了与气候变化领域相关的43位专家、官员的文章。他们来自科学界、工程界、社会各界、能源行业、国家战略与国际合作领域的国内外作者,特别邀请了2位院士、4位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成员、若干高官、9位在国外工作的专家以及国内的多位教授、研究员、博士撰稿,为文集提供了他们的观点和大量的有价值的数据、事实与案例,是迄今为止在气候变化领域比较全面反映国际社会与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有一定权威性的综合性专著。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应对气候变化2008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罗勇研究员、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何建坤教授进行了讲解,并谈了对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强调,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相继成立碳交易平台2008年8月5日,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同一天挂牌成立;9月25日,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在天津滨海新区成立;更多类似的交易机构正在紧张筹备中。低碳经济专家庄贵阳表示:“对于我国碳交易市场来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作为全球碳排放权的重要供方,给众多中国企业一个信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把节能减排余下来的碳排放指标卖给欧洲买家,实现双赢的发展。”由民间推动的碳交易峰会也分别于北京、上海等地举行。2008年11月10日,由中科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牵头组织,历时一年多研究完成的《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首次提出以“碳”这一可定量分析要素作为硬性指标,建议以省为单位进行碳源量与碳汇量分析,使生态受益区在享受生态效益的同时,拿出享用外部效益溢出的经济效益,对生态保护区进行补偿。
绿色奥运引入低碳概念及机制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作为此届奥运会的主题,并首次引进碳平衡、碳捕集监测等前沿理念和内容。
首个碳补偿标识在京发布由国家林业局气候办设计注册的我国首个官方碳补偿标识——中国绿色碳基金碳补偿标识于2008年12月17日在京发布。这意味着日后公众只要愿意加入“消除碳足迹,参与碳补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活动,或者自愿捐资到中国绿色碳基金进行“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活动,即可获得碳补偿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