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协会和皮尤中心的带领下,来自中美两国的约50名学者、专家在《线路图》中号召,需要立即采取联合行动寻求两国温室气体排放的补救措施。
该报告认为,由于气候变化的“主因”是全球化石燃料使用的猛增,因此两国必须通过开发和利用新技术,并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才能使两国的能源供给呈现出多样化、可靠、独立和“绿色环保”的特质。
《线路图》指出,中美之间的合作,还应考虑到两国不同的发展阶段、能力和责任,而最终的成败取决于各自带动市场参与融资的能力。
亚洲协会主席丁文嘉(Vishakha Desai)在发布会上表示,两机构希望该报告能够为两国领导人提升中美在能源和气候变化方面合作的层次及规模提供一个初步的规划,并促进双方在有着共同利益的能源和气候领域采取新的重大合作。
该项目主任、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的夏伟(Orville Schell)对新政府寄予厚望,认为奥巴马对能源环境的重视程度远超前任,而加上中国领导层在此方面认识的不断加深,两国很有可能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如果没有各自排放约占世界四分之一温室气体的中美之间的合作,全球根本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他对《财经》记者强调。
报告呼吁,作为这一伙伴关系的第一步,中美两国的领导人需尽快地进行高峰会晤,启动“中美能源及气候联合行动”,并提供计划要求,并授命各国有关人员开始采取必要措施。
其次,在总体规划确定后,来自两国资深的政府官员和科学、技术、商业、金融等专家将组成双边技术工作组,进一步确定具体目标,制订科研合作领域以及为每一领域设计合作计划,并对具体合作项目进行组织和监督实施。
皮尤中心理事长艾林·克劳森(Eileen Claussen)则表示,目前两国合作的最大障碍是美国仍缺乏一个长期的能源环境发展战略,这造成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诸多混乱”,而《线路图》的目标即在推动形成这一战略部署。
此外,两机构还希望通过该报告继续深化两国公众对能源环境的理解。
克劳森指出,两国优先合作的领域应包括采用低排放煤炭技术、采取能效和节能措施、开发先进的电网、推广可再生能源、量化排放量,以及为低碳技术提供融资等方面。“正是由于我们看到中美两国不可能在短期内放弃燃煤发电,因此低碳技术应当是合作的重中之重。”
在两国合作的资金方面,她认为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用政府资金“撬动”私有部门投资,这需要两国政府对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加大投入或提供贷款担保。而在技术方面,她认识到一些美国新能源企业担忧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薄弱性,“但实际上在提高能效方面,中国企业的技术并不比美国差,”她对《财经》记者说。
夏伟则表示,中美两国合作可以考虑分享相关信息和数据,两国企业间共同研发、共享知识产权,并共同为一些新能源初创企业提供融资和担保。
此外,由于参与该报告的部分学者和专家已经进入奥巴马政府,他对《线路图》受到高层重视“充满信心”,这其中包括项目联席主席、前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朱棣文(Steven Chu)、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主任杰夫里·贝德(Jeffrey A. Bader)等。而中国方面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领导小组顾问周大地等的参与,亦增加了报告被高层重视的可能性。
该项目联席主席、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则对中国推动电动汽车“情有独钟”。首先,唯有中国政府具有规定一段时期后全国全部使用电动汽车的“执行力”;其次,该领域技术已相当成熟,中国企业并不面对很多障碍;最后,电动汽车在环保节能方面的优势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其推广并不需要居民牺牲过多眼前利益,因此很容易为普通人所理解和接受。
“夸张一点地讲,电动汽车完全可以一夜间在全中国‘遍地开花’,”他告诉《财经》记者。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