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内容详细

希拉里中国行"软主题":气候与能源

2009-07-31 02:21:29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亚洲“倾听之旅”,辅以更柔软的姿态,却坚定地展示了奥巴马政府在气候变化议题上的转向。

  她还亲口证实,美方将以国务院同财政部两部联合的方式延续中美之间的高层对话,而中美双方在气候变化和能源领域的合作,应成为这一对话的中心内核。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外长杨洁篪21日与希拉里举行会谈后一致同意,两国应就政治外交和经济领域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继续加强对话;双方就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达成了原则协议,并将进一步商讨有关具体安排。

  “(希拉里)此次访问要对未来建立一个基础,所以涉及了金融危机、伊朗核问题、朝核危机等等,面面俱到。但希拉里要在这些问题中突出要为美国做什么,于是她选择了环保和气候变化。”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因奥巴马认为环保和气候变化是美国重新恢复世界领导权、提升软实力的必然途径。

  展示美国环保政策转向

  希拉里在飞往中国的途中,总结了她来中国意在讨论的三大议题:经济危机、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安全(六方会谈)问题。

  然不擅长财经议题的希拉里,除表示在美国的经济恢复之中中美不可分割,以及感谢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外,并无实际表态。

  在行程安排与议题设置上,希拉里此行巧妙将“气候变化”议题均嵌入两天的行程之中:在21日参观北京京能集团太阳宫燃气热电厂,并在现场对清华大学部分师生就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发表小型演讲;在22日离开中国前,希拉里还在《中国日报》网站上同网友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交谈。

  在同清华大学师生的恳谈中,“讲了接近20分钟,讲得娓娓动情。”参与了会见的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对本报记者表示,希拉里开头就表示,中美两国要继续延伸战略经济对话,且此对话的具体内容将在今年4月伦敦的20国集团峰会上,由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会见上敲定。

  “希拉里讲到,中美双方在气候变化和能源领域的合作,应该成为对话的中心内核。”孙哲介绍道。

  而在21日与杨洁篪会谈后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希拉里也表示,美国财长盖特纳与她本人均将参与到此对话之中。

  据孙哲介绍,希拉里还在上述小型演讲中坦诚地回忆,美国在上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希望中国不要犯这些错误。

  参加了会见的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可金对记者说,希拉里此次演讲,是他听到过的最为“软(soft)”的一次国务卿讲话。

  中美气候变化合作议题

  尽管态度柔软温和,然希拉里此行处处对中国在“气候变化”议题上有所暗示。

  在日本,希拉里表示,日美应一道帮助中国发展新能源,称如若中国走美日发展道路,碳排放将使环境超载;并建议日美在办公建筑、汽车使用高效节能设计等方面帮助中国。

  实际上,“美国中西部的很多矿业集团是反对美国通过京都议定书的,美国国内阻力很大,无法促进国内各方达成一致。”孙哲对记者表示,然现在为了达成某种协议,或者不希望自己被人非议,美国希望拉着中国共度时艰。

  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希拉里此行,为今年底在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探路,阎学通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国际问题不一样,它是一个非人类的威胁,解决非人类的威胁需要的是道义上的,必须以身作则才有道义。”

  然而在过去,美国没有承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而中国无论如何不能承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只能承诺减少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过去,中美在这一问题上没有实质性矛盾分歧。阎学通表示,在当下,奥巴马可能不抵制欧洲和日本制定的二氧化碳量化排放表,因为如美国不接受排放表,那么就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获得主导权。

  “希拉里说中美之间要同舟共济,我认为中美之间还要同心同德。”孙哲表示,美国在处理国际问题的时候道德标准是很低的,如果不能做到同心同德,那么就不知能否同心协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