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业 >>内容详细

用水浇地要凭票 节约用水可换钱——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纪事

2009-07-31 02:26:47  

  甘肃高台县农民刘兴文将自己用不完的水票,通过水市场卖了。这些水票相当于刘兴文节约下来的水资源。

  如今,让刘兴文多浇水他都不干,因为他有自己的水权,他知道节约的水就是收入,对水的挥霍实际上就是对自己财富的挥霍。

  作为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地区,甘肃省张掖市的农民如今和刘兴文一样,用水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甘肃张掖市地处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中游,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缘。张掖市集中了黑河流域92%的人口、83%的国民经济用水量和76%的耗水量,黑河张掖段的大量用水,导致黑河下游长期断流,生态迅速恶化。

  为了遏制黑河流域迅速恶化的生态趋势,2001年8月,国务院作出决定,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市向下游的总下泄水量达到9.5亿立方米,用3年时间完成黑河分水任务,以满足下游居延海等区域的生态用水需求。

  甘肃高台县罗城乡农民李立清清晰记得张掖首次为黑河下游试分水时的紧张场面,当时黑河沿线的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的县乡干部、水务职工全上了河堤,黑河靠行政命令强行全线闭口。

  记者从甘肃张掖市水务局了解到,2001年,大旱之年额济纳旗调入总水量2.56亿立方米;2002年,调入水总量4.85亿立方米,下泄水头两次进入东居延海,干涸10多年的东居延海首次过流,恢复水面面积达23.8平方公里;2003年9月,黑河水抵达西居延海。这是自1961年以来黑河水第一次进入西居延海。

  2001年水利部正式将甘肃张掖市确定为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地区。据张掖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张掖市首先建立了以水权制度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每个农户都有一本水权证,每本水权证都明明白白地标明每户农民每年可使用多少水资源。农民分配到水权后便可按照水权证标明的水量去水务部门购买水票。水票作为水权的载体,农民用水时,要先交水票后浇水,水过账清。对用不完的水票,农民可通过水市场进行出卖,从而完成水权交易。

  水权交易有效平衡了农村用水。自实行定额水价、允许水量交易后,用水户关心水、珍惜水的意识明显增强,一种户户明确总量、人人清楚定额的局面已形成,节水和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正在演变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其次是构筑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2002年春,张掖市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全新的节水型经济模式,在全市范围内禁止新开荒地,禁止移民,禁种新的高耗水作物,压缩已有的高耗水作物;扩大林草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扩大低耗水作物面积,实现了经济结构调整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双向促动。

  第三是积极建立制度体系。从2002年开始,张掖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水资源配置方案、行业用水定额、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水量交易指导意见、城镇生活节约用水管理暂行办法、工业节约用水管理暂行办法、地下水资源开采管理暂行办法及污水处理费管理暂行办法等20多项地方性管理办法。

  2006年9月,水利部对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进行验收。

  专家组评估认为,张掖市较为圆满地完成了试点阶段建设任务,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实现了节水与增效的双赢,生态与环境效益明显。验收组一致同意试点通过验收。

  甘肃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产生了显著的效益。自2000年实施黑河分水以来,张掖向下游额济纳成功组织实施了32次黑河水量统一调度,实现了国家防总确定的送水到达东居延海的调度目标。截至2007年底,已累计向下游下泄水量76.23亿立方米,占来水总量134.49亿立方米的56.7%,先后16次送水到东居延海,自2004年以来东居延海已经实现连续1320多天不干涸。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