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业 >>内容详细

云南大理筹3.2亿 保洱海水质稳定

2009-07-31 02:27:52  

  “洱海清,大理兴。”洱海这颗高原明珠,因其受到保护而熠熠生辉。海风拂,苍雪飘,青砖白墙迎朝霞送余辉。

  从去年起到2010年,大理市计划筹资3.2亿元,在洱海入湖流域打造生态湿地3000亩,同时修建洱海湖滨带。使洱海常年稳定保持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全年8个月以上达到Ⅱ类水质。

  “只有切实提升洱海主要入湖水源的水质,洱海水质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中共大理市委副书记杨晓源说。

  恢复生态  建成国内最长湖滨带

  李荣归,是大理市马家下庄的村民,从去年元月开始,他每天都要和几个村民一道,边撑船边打捞洱海湖滨带里的死草败叶。2月27日这天上午,他们像往常一样来到洱海湖滨带,在他们所负责的8公里范围内作业。只见他们用手把湖滨带内死亡的、腐烂的枝、叶、花等捞到船上。“湖面垃圾若不及时清理,会在水中腐烂,影响水质。”李荣归说。

  在大理市,像李荣归这样负责湖面清理的滩地管理员有177名,他们负责的范围是洱海沿湖10镇及大理经济开发区。据他说,做这个活,他每个月可领取1000元左右。

  “不仅有滩地管理员,大理市还有634名垃圾收集员和155名河道管理员,负责10个村、镇居民生活垃圾的清运和河道的管理。”大理市环保局局长郭强说,目前,大理市已经建成国内目前修复最长和景观效果比较好的湖滨带。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是洱海流域保护的“六大工程”之一,已完成总投资1.15亿元。早在2001年,大理州、市政府就开展了退塘还湖、退房还地、退耕还林的“三退三还”工作,共退出洱海滩地12247.84亩。在退出来的土地上,种植了水生、湿生花卉、浮水植物以及无公害蔬菜等,以达到保护和净化湖水的目的。郭强介绍,下一步,大理市还将启动实施洱海湖滨带(东区)70公里生态修复工程,预计投资2.9亿元。

  保护水源  筹3.2亿造3000亩湿地

  位于洱海北部的喜洲、上关、双廊、挖色4个镇,是洱海补给水源的重要区域,仅流经上关镇的弥苴河、永安江和罗时江(两江一河)年入湖水量就占洱海年补给水量的70%。由于洱海北部4镇人口密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氮磷等残留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对入湖流域水质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只有切实提升洱海主要入湖水源的水质,洱海水质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大理市委副书记杨晓源介绍,大理市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喜洲、上关、双廊、挖色4个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同时,从2008年起到2010年计划筹资3.2亿元,以“两江一河”为重点,在入湖流域打造生态湿地3000亩。

  在生态示范镇建设中,大理市坚持农田性质、所有权不变,承诺每亩1200元、每户就业1人、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3个保证,实现生产方式、生产内容、管理模式、分配机制4个创新,达到生态建设产业化、自然景观优美化、生产内容市场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入湖水质大净化5个目的。

  据悉,到2010年,大理市力争使“两江一河”的入湖水质从目前的Ⅴ类提升到Ⅲ类;洱海常年稳定保持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全年8个月以上达到Ⅱ类水质;生态示范镇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0%以上。

  田园风光  投3亿保护白族民居

  大理作为一个走向现代文明的城市,如何保护传统的白族民居风格,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建筑形式杂乱、村落无序蔓延、白族民居渐趋流失的实际,大理市通过了《大理市苍洱田园风光保护及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整治实施方案》、《大理市苍洱田园风光保护及白族民居建筑保护办法(试行)》等文件。决定将南阳河以北至上关镇,苍山东坡2200米等高线以下至洱海西岸区域确定为重点保护控制范围;将莫残溪以北,隐仙溪以南,洱海西岸,苍山东坡2200米等高线以下区域确定为崇圣寺三塔田园风光保护核心区。

  大理市建设局局长马天龙介绍,大理市以生态、环保的理念,对整个城区进行规划,把下关城区和大理古城区在建筑风格上进行了区别。从去年起到2010年,投资3亿元,对洱海西片区进行整治。通过调查现有房屋的样式,采取拆除瓷砖,加“人字形”屋顶、假檐、腰檐,粉外墙彩绘等方式,使大理古城区的建筑保留白族民居风格。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