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业 >>内容详细

水业服务业比例 与发达国家差距有多大

2009-07-31 02:28:05  
    2009年城市水业战略论坛的主题是新挑战、新机遇、新模式。相比往届,三个“新”字令人深思――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央4万亿元投资大背景下中国城市水业发展的去向在哪里?
   过去的2008年里,城市水业在变化的宏观政策中随波起伏。“节能减排”政策受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在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上受到一定制约,面临保增长下反弹的压力;国家的4万亿元投资虽对污水处理领域青睐有加,但供水领域被排斥在投资拉动之外,且2/3资金需要地方配套的现实也给水业融资带来压力。具体到水业市场环境,2008年下半年新增的60亿政策性资金对城市水业尤其是城市污水领域的注入,使整个水行业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国进民退”的趋势,外资则相对沉寂。这一点从本届战略论坛上颁发的“2008年度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中就可以看出:前三甲均为国有控股,世界水业巨头威立雅则第一次跌出前五。
   变化的环境,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使2008年成为产业转型年。而站在2009年门槛上的城市水业,无疑要延续这一趋势,以转型适应纷至沓来的各种变化。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概括水业产业转型的六大趋势分别为:专业运营服务产业的兴起;投资、运营和技术能力在产业第一梯队中的落实;产权主体与经营服务主体的分离;区域化与政府责任主体的调整;水业服务链的进一步延伸以及企业主体之间的产业整合。一言以蔽之,即水业亟待由重建设行业向重运营和综合能力的服务业转型。
   服务业比例是水业产业成熟的标志。目前,在中国这个比例是25%~30%,离发达国家60%的比例尚有差距。因此,向这个目标奋进是一个自然的趋势。从备受关注的污水处理行业来看,我国的污水处理厂数量近年来急速攀升。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间仅从400座增加到1500座,但2008年到2010年,预计两年内就将再建成2000座,届时将会有3500座污水处理厂运营。与此同时,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主体和规模也在逐渐发生变化,10多年以前主要是10~20万吨的大型处理厂,而目前在大城市的郊区以及乡镇在建的多是1万吨以下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的主体规模上向小型化发展、地域上正在向乡镇延伸。这种情况下,城市水业三种主要形态中的设备制造业与工程建设业正在马不停蹄地完成先期准备,接下来该由以运营为核心的服务业大显身手了――建设与运营并重成为适时的要求。
   此外,金融危机下保增长促就业的国策也在呼唤能大量拉动就业的服务业。北控水务集团公司总裁胡晓勇说:“运营的服务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就业市场,全国有那么多的设施建成就需要有这么多的就业。”傅涛粗略估计这个市场未来可以提供超过10万个岗位,带动环保和就业的双赢。
   以“转型”应万变,但愿新挑战与新机遇并存的2009年,中国城市水业能开拓出新模式,从而达到一个新高度。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