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下午消息,2000多亿中央环保资金撑硬了国有水企的腰杆,水务市场已经悄然变成国企的疆场。上市融资并借助地方政府政策推动,国有水企成为省级水务市场并购整合的竞争主体。
水务市场走出跑马圈地阶段
“水务市场已经走出了跑马圈地的新增市场发展阶段,存量市场的已经掀起并购整合潮。”济邦咨询副总经理曹健飞今日在第四届中国水务国际大会上做以上表示。
来自济邦咨询的报告透露,自从2008年开始地市级以上城市的供水项目招商基本停止,全国城市公共供水设施闲置达20%,供水设施新增规模有限;污水处理项目仍有新增市场,但污水处理能力增速已经于2008年达到顶峰,大规模建设进入后期,目前需要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县及城镇,规模小而分散。
水务市场的“蛋糕”虽然分完了,但水务公司手里的蛋糕并不大。国内最大的供水企业威立雅市场份额只有4.21%左右,最大的污水处理企业创业环保(6.59,0.28,4.44%)的市场仅仅超过3%。因此,水务企业要发展,只能进行整合并购。
“2009年以来,水务企业的整合并购活跃度非常高,几乎每隔两三个月就有一起比较大的交易发生。” 曹健飞说,水企的并购除了纵向拉长产业链,还横向强强联合。
此外,由于水价的涨价预期强烈,同时国家环保政策支持力度较大,越来越多基金开始关注水务,寻找并购目标。国际著名金融公司摩根大通近期入主并控股深圳市金信安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使后者的知名度大大提高,2010年的水业市场的金信安或许不再沉默。
国企成为水务市场竞争主体
在水务市场的并购整合竞争中,外资水企、国有水企和民营水企的实力对比也在悄悄发生形势变化。
“目前几乎在市场上找不到招投标项目了。”苏伊士环境(中国)执行副总裁孙明华今日在第四届中国水务国际大会上抱怨说。
这家进入中国20年的法国水务公司,在中国大陆、澳门拥有200多个水厂、污水厂和污泥处理厂。而另一家法国水务公司威立雅进入中国后强烈扩张,目前大概占有中国供水市场4.21%的份额,是中国目前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供水企业。
至少两年前外资水企还是中国水务市场并购的主要活跃力量,但金融危机发生后,一直占有中国水务市场并购主动权的外资水企“沉默了下来”,开始觉得“在中国公开市场上的招投标项目少了”。
“水务市场竞争主体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已转为以大型国企为主。”孙明华认为:“4万亿的投资中,安排了2000多亿环保发展资金,国有水企获得了中央资金支持,资金实力增强,好些项目能够自己完成,因此地方政府减少了招投标项目。”
国有水企大规模整合省级市场
“国有水企自身实力也在发展!”来自中国传统水企――天津自来水集团的贾霞珍认为,行业竞争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国有水企着手水务一体化发展。
天津自来水集团、重庆水务集团、深圳水务集团等国有水企已经从以往单纯经营水厂,变成涉及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收、海水淡化等多元业务的水务集团。
广东广业集团整合了50多家省内县市污水厂;重庆水务集团也在整合周边县市的水厂、污水处理厂;江西洪城水业(14.53,0.63,4.53%)整合了70多家水企,成为一体化水务公司;深圳水务集团前期也并购了周边水企。
天津自来水集团在8年内将资产从11亿扩大到了148亿;而重庆水务集团资产也在几年内从6亿扩大到了120多亿,今年3月29日正式上市。
“地方政府通过特许权经营、国有资产划拨等等政策支持,帮助了国有水企的扩张整合。” 曹健飞认为,地方政府乐于培养大的水务集团。
上市融资又进一步助推了国有水企的扩张。重庆水务作为国内最大专业水务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初就发行5亿新股,募集资金20.16亿元,用于建设9个污水处理工程和6个供配水工程。
曹健飞认为,水务行业因此出现“国进民退”现象。据悉,新增的污水处理项目中,非国有资本份额不到三分之一。
提交关闭